OpenCV之Resize函数学习
[TOC]
文章参考: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1466575/article/details/113058802
文章参考:https://blog.csdn.net/JNingWei/article/details/78218837
概述
函数说明
OpenCV提供了resize函数来改变图像的大小,函数原型如下:
1 | void resize(InputArray src, OutputArray dst, Size dsize, double fx=0, double fy=0, int interpolation=INTER_LINEAR ); |
参数说明:
src:输入,原图像,即待改变大小的图像;
dst:输出,改变大小之后的图像,这个图像和原图像具有相同的内容,只是大小和原图像不一样而已;
dsize:输出图像的大小。如果这个参数不为0,那么就代表将原图像缩放到这个Size(width,height)指定的大小;如果这个参数为0,那么原图像缩放之后的大小就要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:
1
dsize = Size(round(fx*src.cols), round(fy*src.rows))
其中,fx和fy就是下面要说的两个参数,是图像width方向和height方向的缩放比例。
fx:width方向的缩放比例,如果它是0,那么它就会按照(double)dsize.width/src.cols来计算;
fy:height方向的缩放比例,如果它是0,那么它就会按照(double)dsize.height/src.rows来计算;
interpolation:这个是指定插值的方式,图像缩放之后,肯定像素要进行重新计算的,就靠这个参数来指定重新计算像素的方式,有以下几种:
resize函数差值方法
interpolation选项 | 所用的插值方法 |
---|---|
INTER_NEAREST | 最近邻插值 |
INTER_LINEAR | 双线性插值(默认设置) |
INTER_AREA | 使用像素区域关系进行重采样。 它可能是图像抽取的首选方法,因为它会产生无云纹理的结果。但是当图像缩放时,它类似于INTER_NEAREST方法。 |
INTER_CUBIC | 4x4像素邻域的双三次插值 |
INTER_LANCZOS4 | 8x8像素邻域的Lanczos插值 |
INTER_NEAREST | 最近邻插值 |
INTER_NEAREST | 最近邻插值
在一维空间中,最近点插值就相当于四舍五入取整。在二维图像中,像素点的坐标都是整数,该方法就是选取离目标点最近的点。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失 空间对称性(Alignment),在 RoI Pooling 中使用。
最近邻插值是最简单的插值方法,选取离目标点最近的点作为新的插入点,计算公式表示如下:
插值后的边缘效果:由于是以最近的点作为新的插入点,因此边缘不会出现缓慢的渐慢过度区域,这也导致放大的图像容易出现锯齿的现象
INTER_LINEAR | 双线性插值(默认设置)
在两个方向分别进行一次线性插值。
在图像处理的时候,我们先根据
1 | srcX = dstX* (srcWidth/dstWidth) |
来计算目标像素在源图像中的位置,这里计算的srcX和srcY一般都是浮点数,比如 f(1.2, 3.4)
这个像素点是虚拟存在的,先找到与它临近的四个实际存在的像素点.